隋朝建立后,开皇元年(581年),杨坚下令命高熲等人参考魏晋旧律,制订《开皇律》。
开皇三年(583年),杨坚又命苏威、牛弘修改新律,删除苛酷条文。
死刑复奏制度是从开皇十五年(595年)形成定制的,杨坚规定凡判处死的案件。
开皇二年(582)正月,命宇文恺负责设计建造新城大兴城,翌年三月竣工。
开皇三年(583年),清理出阴漏丁男44.3万人共计164.15万口。
1969年在洛阳发现了一座隋朝粮仓——含嘉仓遗址。
开皇二年(582年),沙钵略尽起本部兵十余万及所属四可汗兵共四十万人大举侵入长城。
开皇三年(583年),突厥兵深入武威、天水、延安等地,掳掠人畜,百无一留。
隋军专击沙钵略,沙钵略屡败,开皇四年(584年),遣使来求和。
开皇五年(585年),杨坚遣使联络阿波,表示对阿波的支持。
开皇七年(587年),沙钵略死。
开皇八年(588年),莫何死,雍虞闾立,号都蓝可汗。
开皇十七年(597年),杨坚允许突利娶隋安义公主为妻,故意给他优厚的礼遇,借以离间都蓝。
开皇十九年(599年),合兵袭击突利,大战长城下,突利大败。
仁寿三年(603年),步迦所部大乱,铁勒、仆骨等十余部叛步迦,归附启民。
北周孝闵帝元年(公元557年),刚出嫁月余的新娘独孤伽罗尚沉浸在初为人妇的娇羞之中,政治的冷酷阴影便笼罩了她。
仁寿四年十月(公元604年),杨坚和独孤皇后合葬太陵,夫妇二人相守已经历历千年。
建德六年(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
开皇七年(587年)隋灭后梁,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开皇十八年(公元599年)突厥内讧,突利可汗奔隋,以突利为启民可汗,筑大利城居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隋军大破突厥,夺回了河套地区,把边界扩展到阴山以北。
583年隋文帝下诏求书,献书一卷赏绢一匹。
开皇元年(581年),封为晋王,官拜柱国、并州总管,时年十三岁。后又授任左武卫大将军,进位上柱国、河北道行台尚书令等。
开皇八年(588年)冬天,隋朝兴兵平南朝的陈,刚二十岁的杨广是领衔的统帅,真正指挥全军的是高颎,在前线作战的是贺若弼和韩擒虎等名将。
开皇十年(590年),江南各地发生反叛。隋文帝派杨素去讨伐。
开皇二十年(600年),突厥进犯,杨广率军出灵武,却没有任何俘获而返回。
开皇二十年(600年)十月,隋文帝废杨勇,十一月,改立杨广为皇太子。
陈朝至德元年(公元583)十一月,陈后主陈叔宝遣散骑常侍周坟、通直散骑常侍袁彦出使隋。
大业元年(605年),营建东京(609年改称东都),历时十个月,每月使用二百万人。
大业元年(605年),杨广命令下令修建建造显仁宫,从大江以南、五岭以北的奇材异石运到洛阳。
大业十年(614年),杨广第三次发兵进攻高句丽,因隋末农民起义已遍及全国,隋王朝岌岌可危,最后只好议和收兵。
大业十一年(615年),杨广依例北巡长城,始毕可汗率兵将其围困在雁门。
仁寿四年(604年)十一月,他为了开掘长堑调发今山西、河南几十万农民;次年营建东都洛阳,每月役使丁男多达两百万人;自大业元年(605年)至大业六年(610年),开发各段运河,先后调发河南、淮北、淮南、河北、江南诸郡的农民和士兵三百多万人。
大业七年(611年),王薄率领民众在长白山起义,隋末农民起义终于爆发。
大业九年(613年),农民起义不仅遍及山东、河北等地,而且发展到全国范围。
仁寿四年(604年),隋文帝患病住在仁寿宫,尚书左仆射杨素、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都进入仁寿宫侍病。
大业三年(607年)3月4日,杨广诛杀侄儿长宁王杨俨,又把剩余的侄儿安城王杨筠、安平王杨嶷、襄城王杨恪、高阳王杨该、建安王杨韶、颍川王杨煚、杨孝宝、杨孝范贬到岭南,在路途中全部被处死。
大业三年(607年),杨广赐突厥启民可汗帛二千万段,启民可汗的手下也各有赏赐。还赐给启民可汗车马,地位高于隋朝的诸侯王。
大业八年(612年),杨广密诏江、淮南诸郡阅视民间童女,姿质端丽者,每岁贡之。
大业三年(607年),杨广颁《大业律》。
吐谷浑于329年建汗国,典章制度类同晋制,风俗与柔然、突厥相似。大业四年(608年)隋臣裴矩指使高车袭击吐谷浑,吐谷浑向隋朝请求援军。
大业元年(605年),刘方征林邑,击败林邑王,到达马援铜柱。
杨广于大业三年(607年)和大业四年(608年)两度派朱宽前往流求,务求“慰抚”该国,但流求不从。大业六年(610年)又派陈棱、张镇州率兵万人前往攻打流求,击杀其主渴刺兜。
大业十二年(616年)七月,杨广从洛阳去江都。次年四月,李密率领的瓦岗军逼围东都,并向各郡县发布檄文,历数杨广十大罪状。
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李渊在晋阳起兵,同年十一月攻入长安,拥立杨侑为皇帝,遥尊杨广为太上皇。
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杨广见天下大乱,已心灰意冷,无心回北方,命修治丹阳宫,准备迁居那里。
唐朝平定江南后,于贞观五年(631年),以帝礼改葬于雷塘。
大业二年(606年),杨广增设进士科。
至大业三年(607年),考试科目已经有了十科。这标志着科举制度的产生。
大业三年(607年),杨广诏令:“文武有职事者,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节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臀力骠壮十科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