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保七年(556年)五月初五日,高纬出生于晋阳长广王府邸。高纬容貌俊美,其父长广王高湛对他特别爱宠,封他为长广王世子。
皇建二年(561年),高湛即皇帝位,是为武成帝。太宁二年(562年)正月十四日,武成帝册立高纬为皇太子。
河清元年(565年)三月,因有彗星出现,太史官奏称是除旧布新之象,当有新帝出现。
天统四年十二月初十(569年1月13日),武成帝高湛逝世。
高纬下令天保七年(556年)以来,凡是家庭因受到牵连而获罪被流配的,各地应该让他们返回家乡。
武平元年(570年)六月二十二日,因为皇子高恒出生的缘故,大赦天下,朝廷内外百官,都进升二级官职。
武平二年(571年)秋七月二十五日,琅琊王高俨假托诏令在南台杀死录尚书事和士开。
武平三年(572年)春正月二十六日,高纬在南郊祭祀。
武平四年(573年)夏四月二十三日,高纬任命兰陵王高长恭为太保,南阳王高绰为大司马,太尉卫菩萨为大将军。
武平五年(574年)春正月初四,高纬设置左、右娥英各一人。
武定七年(549年),高延宗的父亲高澄去世,当时高延宗年幼,便由其叔父文宣帝高洋抚养。天保六年(555年),高延宗当时已经十二岁,却还经常骑在叔叔文宣帝的肚子上。
河清三年(564年),高延宗的四哥兰陵王高长恭在邙山之战中大败周军,凯旋回来后,自己陈说阵势如何,诸位兄弟都叹其雄壮。
天统二年(566年),高延宗的三哥河间王高孝琬被他的九叔武成帝高湛杀死,高延宗得知后痛哭不已。
武平三年(572年)八月,高延宗被任命为大司徒。武平四年(573年)四月,高延宗又被任命为太尉。
武平七年(576年)十二月,在平阳之战中,高纬亲自率军征战,命令高延宗率领右军先与周军交战,大战于平阳城下,高延宗擒住北周的开府宗挺。
隆化二年(577)春正月初一匆匆忙忙禅位给他儿子高恒,高恒即位,时年八岁,改元为承光元年,大赦天下,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高纬为太上皇帝,后为太上皇后。
建德七年(578),诬陷高恒和宜州刺史穆提婆等人谋反,株连到高延宗等少长几十人,全被赐死。
隆化元年(576年)十二月十六日,周军围攻晋阳,周军士兵的军衣和旗帜都是黑色,所以城的四面就像黑云一般。
承光元年(577年),北周灭亡北齐,高纬投降北周。
孝昌二年(526年)正月,怀朔镇镇兵鲜于修礼率领北镇流民于定州左人城起义,宇文泰一家亦参加了起义队伍。
永安三年(530年)春,尔朱荣以尔朱天光为主帅,贺拔岳和侯莫陈悦为副帅,率兵前往镇压关陇起义军。
太昌元年(532年),高欢攻灭尔朱氏,拥魏孝武帝元修即位,自总大政。
永熙二年(533年)八月,孝武帝授贺拔岳为都督雍、华等二十州诸军事、雍州刺史。
永熙三年(534年),贺拔岳联合侯莫陈悦讨伐曹泥,结果中了侯莫陈悦之计,贺拔岳被谋杀。
高绍义580年,北齐文宣帝高洋第三子,北齐废帝高殷异母弟,母世妇冯氏。578年,北齐灭亡,高绍义逃往突厥,受到突厥他钵可汗爱重,北齐被灭后逃到北边者,都归高绍义管辖。
578年,高保宁在营州奉高绍义为北齐皇帝,用武平年号,作武平九年。580年,北周派贺若谊劝他钵可汗交出高绍义,他钵可汗同意了。
577年2月,高绍义起兵欲图恢复,肆州以北280余城皆响应,高绍义遂与灵州刺史袁洪猛自马邑引兵南下。
580年6月,北周遣使送公主去突厥和亲,又派遣建威侯贺若谊贿赂他钵可汗,请囚送北齐忠帝高绍义。
580年7月,贺若谊将高绍义从突厥囚送长安,北周将其流放于蜀地,高绍义后死于蜀地。北齐灭亡。
当高绍义于建德六年(公元577年)二月来到马邑时,昔日的齐国边境军民,重又燃起了一线复兴的希望。
第二年(公元578年)闰六月,高绍义得知周武帝病死,以为老天有眼,助他复齐。
大成元年(公元579年)二月,突厥佗钵可汗要求与周和亲,周以交出高绍义为条件,同意将千金公主嫁给佗钵。
大成二年(公元580年)六月,周遣汝南公宇文神庆、司卫上士长孙成送千金公主入突厥。
大统三年(537年),高欢亲自带兵二十万自壶口出发赶往蒲津。
永熙三年(534年)五月,北魏孝武帝欲起兵伐高欢,事泄之后,高欢已有所戒备。
永熙三年(534年)七月,孝武帝不敌高欢,遂从洛阳率轻骑入关,迁都长安,加授宇文泰大将军、雍州刺史,兼尚书令。
西魏大统元年(535年)正月,高欢率大军造三座浮桥,在蒲坂准备抢渡黄河。
大统二年(536年)十二月,高欢为避免两面作战,遣使向南朝梁请和。
大统三年(537年)正月,高欢军屯蒲坂,于黄河架三座浮桥,欲渡河。
大统九年(543年),两魏第四次大战揭开序幕。
大统四年(538年),高欢大将侯景、高敖曹重兵包围洛阳金墉城,烧毁洛阳大量民居官寺。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四月,宇文泰北巡,八月,渡北河。
大统七年(541年)九月,宇文泰颁行了由苏绰起草的六条诏书。
开皇元年(581年)恢复魏晋以来发展形成的三省制度,六官之制才废除。
早在大统五年(539年),他就下令置纸笔于京城阳武门外,以访求得失。
大统十三年(552年),宇文泰又下令废止流传了二千余年的宫刑。
大统十二年(546年)九月,高欢亲率大军十余万人,围攻西魏据守的玉壁,想拔除西魏在汾水下游的这个钉子。
大统十七年(552年),侯景败亡,梁武帝第七子萧绎在江陵称帝,是为梁元帝。
于是西魏恭帝元年(554年)九月,宇文泰命于谨、宇文护等率步骑五万,进攻江陵。
大统十七年(551年)三月,西魏文帝元宝炬驾崩,太子元钦继位,是为西魏废帝。
于是在废帝三年(554年)九月,宇文泰废杀元钦,立其弟齐王拓跋廓为帝,是为西魏恭帝。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正月,宇文泰又推出了一套由汉族士人苏绰、卢辩依据《周礼》制定的新官制。
大统三年(537年)春,东魏攻潼关,宇文泰率精锐出潼关左面的小关,攻其不备,大败东魏军,东魏大将窦泰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