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二年(452年)正月,文成帝下令设置驾部尚书、右士尚书。太安三年(457年)五月,改称各部护军为太守。
和平二年(461年),文成帝巡游天下,所经之处,亲自接见年高的长者,询问百姓疾苦。下诏让百姓年龄在八十岁以上的,可有一个儿子不必从军服役。
太安四年(458年),文成帝亲自统率十万骑兵、十五万辆战车,进攻柔然。
太安四年(458年)正月初一日,文成帝颁布禁酒令。
和平(460年―465年)末年,文成帝采纳冀州刺史源贺的建议,只要不是大逆不道、杀人之罪,可免除死罪,贬谪到边疆戍守。
于兴安元年(452年)下令复兴佛教,使佛教逐渐恢复发展。兴安二年(453年),文成帝下令建造云冈石窟。
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又名元宏,即北魏孝文帝。
太和十八年(494年),他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迁洛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改鲜卑姓为汉姓,自己也改姓“元”。
太和二十三年四月初一日(499年4月26日),孝文帝崩于谷塘原之行宫,享年33岁。
北魏皇兴元年八月戊申日(农历八月二十九日,467年10月13日),拓跋宏生于当时北魏的首都平城紫宫。
皇兴三年(469年)六月辛未日,年仅三岁的皇长子拓跋宏被立为皇太子。皇兴五年(471年)八月丙午日,受父禅即帝位,改年号为延兴。
延兴元年(471年)九月,青州高阳民封辩聚众千余人,自称齐王。
延兴二年(472年)二月至三月,东部敕勒与连川敕勒相继谋叛,北入柔然;七月,光州民孙晏、河西民费也头聚众反。延兴三年(473年)二月,北魏朝廷发布诏令,规定凡县令能肃清一县“劫盗”的,兼治二县。
仅从孝文帝即位的延兴元年至太和四年(471—480年)的十年之中,有史可考的各地暴动、反叛事件就达二十几起之多,北魏政局处于严重动荡之中。
承明元年(476年)六月,拓跋宏刚满十岁时,太上皇拓跋弘被其嫡祖母冯太后毒死,冯太后以太皇太后的名义二次临朝称制,改年号为太和。
自太和元年(477年)以后,开始在社会风俗、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有意识地进行汉化。
太和七年(483年)十二月,她下令禁绝“一族之婚,同姓之娶”,从婚姻上改革鲜卑旧俗,太和八年(484年)六月,下诏班制俸禄;太和九年(485年)、十年(486年),冯太后又以拓跋宏的名义亲自主持颁行了重要的均田制和三长制,给北魏社会带来重大的变化。
华夏北方自西晋永嘉之乱(310年)以后,经过十六国时期的战争破坏,百姓死于兵革,毙于饥馑,幸存的人口不足50万。
皇兴二年(468年)二月初七日,献文帝在西山田猎,亲射虎豹。同年五月十一日,献文帝在崞山打猎,于是驾临繁畤。延兴五年(475年),已经退位做太上皇帝的献文帝在北郊大阅兵,惊动朝野。
天安元年(466年),北魏、宋战于徐州,北魏都督安都大败张永,积尸六十余里。
公元470年,先是北魏联络高车民族、悦般,对付吐谷浑、柔然民族和峻哒。
太和十七年(493年)五月,他召集百官,宣称要大举伐南朝齐,计划在南伐途中造成迁都的既成事实。
太和十七年(493年)八月,孝文帝拜辞冯太后永固陵,率领群从百官,步骑百余万从平城出发南伐。
于太和十七年(493年)九月底抵达洛阳。时值深秋,阴雨连绵,大军就地休息待命。
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正式宣布迁都洛阳。随着迁都的进行,大批鲜卑人源源不断地涌入内地。
太和十四年(490年),孝文帝拓跋宏年满二十三岁,在冯太后的长期严格教育和直接影响下,他不但精通儒家经义、史传百家而才藻富赡,而且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经验,增长了实际才干,这些都为后来的改革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太和十四年(490年),24岁的拓跋宏开始亲政。孝文帝继承太后遗志,重用汉族士人。
太和十五年(491年)十一月,他仿照汉人官制,大定官品,考核州郡官吏,他在考课诏中规定:“二千石官吏考在上上的,试充四品将军,赐乘黄马一匹;考在中上的,委任五品将军;考在上下的赐给衣服一套。”
太和十六年(492年)正月,颁布五品诏,诏令规定:宗室远属不是太祖拓跋珪子孙和异姓封任的都降为公,公降为侯,侯降为伯,子、男不变。
太和二十年(496年)八月,孝文帝巡幸嵩岳,皇太子元恂留守金墉城。
太和二十一年(497年)正月,立皇子元恪为太子。叛乱平息后,孝文帝以鲜卑旧贵和北方各少数族酋长不堪暑热,允许他们秋居洛阳,春还部落,当时人称他们为雁臣。
太和十八年(494年)十二月二日,孝文帝下诏禁止士民穿胡服,规定鲜卑人和北方其他少数民族人民一律改穿汉人服装,朝廷百官改着汉族官吏朝服。
太和十九年(495年)五月下旬,孝文帝从前线回到洛阳,不顾鞍马劳顿,又立即召集群臣,商议禁绝胡语。
太和十九年(495年)八月,洛阳金墉宫建成,诏令在洛阳城内设立国子学、太学、四门小学。九月,新都营缮工程初步告竣,平城六宫、文武全部迁到了洛阳。
太和二十年(496年)正月,孝文帝下令改鲜卑复姓为单音汉姓。
太和十年(486年),北魏政府以三长制取代宗主督护制,采用邻、里、党的乡官组织,抑制地方豪强荫庇大量户口。
太和十年(486年)“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长取乡人强谨者”,“初立党、里、邻三长,定民户籍”。
延兴二年(472年),政以久任,满一年升迁一级;治绩不好的即使就任不久,也要受到处罚,甚至降级。
太和八年(484年),颁俸禄制,申明俸禄以外贪赃满一匹绢布的处死。
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六月,孝文帝一行渡渭水入黄河,东还洛阳。返京后的第三天,即下令征发冀、定、瀛、相、济五州兵卒二十万,准备再次大举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