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异世孤星 第62章新式弓弩

作者:蛋壳破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04 07:01:30
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怎么可能一石之力拉动两石的弓?”李靖皱眉质疑道。

李长歌淡然一笑,解释道:“若是强行要求士卒增加臂力去拉更强劲的弓弩,确实违背常理,效果也不会理想。然而,如果采用另一种方式,即使不增强士卒的臂力,也可以让他们操作更强力的蹶张弓。”

说到此处,李二与李靖两人面露激动之色,迫不及待地请求李长歌详细说明。

这是因为常年带兵打仗的他们十分清楚,弓弩的威力对军队战斗力的影响至关重要。每增加一石的力量,射程就有可能从原本的一百五十步提高至二百多甚至三百步,这意味着战场上的灵活性大大增强。以往只能在山腰设伏,如今可以在山顶设伏;面对敌人巧妙利用地形设伏时,若己方拥有更远射程,便能在高处打击敌军;而面对骑兵骚扰时,长距离的弓箭火力将令任何轻率挑衅的骑兵付出惨痛代价,有来无回。

李长歌所提出的蹶张弓概念,无疑为大唐军队提供了一种颠覆性的战力提升方案,令众人无不振奋不已。

这一系列的改变,核心就是射程威力的提升及其附带效果。更远的射程意味着箭矢能以更大的动能穿透更厚实的护甲,这样的优势足以令任何一支军队的实力瞬间翻倍。

因此,在李长歌提及新式弓弩时,李二与李靖急切不已,生怕错过这个可能改写大唐军事格局的重要发明。

让众人意想不到的是,李长歌轻描淡写地摆了摆手,称这只是一个小创意,不必过于在意。

李二和李靖心中暗骂:什么不用在意?这么重要的东西竟然说成细枝末节!他们甚至有了拔刀“劝说”的冲动,但想到这种神秘的新式弓弩只有李长歌知道,也只能忍住心头的焦急,静待他的下文。

李长歌并未让他们等待太久,话锋一转,提出了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除了新式的蹶张弩,我们还需要大量的马匹作为支撑,这才是重中之重。”

他解释道,力量更大的弓需要更强的负载能力,而若想在保持士卒负重不变的前提下增加弓的射程,必然会导致弓身更加沉重。

此外,为了保证军队随时处于优良的战斗状态,必须用马匹来运输士卒的甲胄等物品,这同样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李长歌深知,历史上那些顶尖的精锐部队,无一不是具装甲骑兵,依靠马匹承载厚重装备,其防御力和机动性远超步兵。

可当李长歌提到这一点时,李二不禁面露忧虑:“遗憾的是,自汉朝以后,我大唐失去了西北大马场,如今那里已完全被蛮夷占据。没有稳定的马匹来源,想要拥有足够数量的战马恐怕十分困难。”

对此,李长歌不以为然:“老李你眼界不够开阔。虽然大唐现有的几十万步军中,仅有几万骑兵,比例仅为十分之一,但我们依然有骑兵可用。我知道大唐的骑兵无法比拟大汉时期那种每名骑士配备多匹马、机动性逆天的存在,不过你们无需担心,因为我计划将精锐化理念进一步深化……”

李长歌压低声音,透露了一个新的秘密武器:“除了蹶张弩之外,还可以引入一种名为‘手榴’的兵器。高端版本或许暂时难以实现,但基础版并无太大难度。”

李二等人听后目瞪口呆,对这个陌生名词充满了好奇。

“手榴是什么?”他们异口同声地问道。

李长歌卖了个关子:“这个嘛,一时半会儿也解释不清楚,总之你们只要知道这是个比弓箭厉害得多的好东西就行了。”

听到这里,李二和李靖差点从座位上跳起来。新式弓弩已经足够惊人,居然还有更厉害的武器?!

李长歌接着表示,制造手榴需要一定时间,一旦完成就可以献给皇帝使用。

即使仅凭加强版的蹶张弩和经过精锐化训练的骑兵,也足以让周边那些敌对势力头痛不已。

“我们可以裁减一部分战斗力有限的步军,重点发展骑兵和新式弓弩部队,单凭这些,就能让那些野蛮部族尝尽苦头!”

李长歌的言论并非戏言,他清楚记得前世历史中蹶张弩直到宋代才出现,那时被称为神臂弓。

这种器械与重甲步兵结合使用,其威力之大足以让横行漠北的辽、金、蒙古等蛮族势力闻风丧胆,他们达成共识:一旦宋军结阵不战,便难以攻破那坚固的防御体系。外层巨盾如铜墙铁壁,内圈神臂弓箭矢如雨,任何精锐骑兵都无法正面突破。

宋代虽拥有先进的军事科技,却因马匹匮乏以及政治上的诸多问题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而大唐则不同,尽管此刻李二也在为马匹短缺的问题烦恼,但相比宋代而言,此时的大唐尚处于盛世阶段,国家基础稳固,不存在冗兵和战斗力低下的问题。

众人虽然未能立刻见识到传说中的手榴,心中却对这个神秘武器充满了期待。

李长歌就像上次展示锻铁技艺那样,再次拿出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其中记载着蹶张弩的设计资料。

李二、李靖及杜如晦三人最为积极,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

当他们看到小册子里描述的新式弓弩设计时,不由得目瞪口呆。

这蹶张弩在弩身中间增设了一个环,利用脚踩住此环,便可借助腰腿之力拉弦上弓。

正如俗话所说,“胳膊拧不过大腿”,大腿的力量远胜于手臂,再加上腰部和背部核心力量的运用,使得全身发力拉弓成为可能。

李长歌所说的“一石变两石”,实际上还显得保守了,实际效果甚至可能达到三石至四石的惊人程度。

李二等人看罢,皆是倒吸一口凉气,恍然大悟,忍不住用力拍打大腿,感叹道:“这岂止是巧妙,简直是绝妙!需要何等聪明才智才能想出如此精巧的东西啊!”

李靖更是紧张到失态,生怕李长歌收回这份珍贵的设计图册,连声询问是否可以带走。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