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的记载中,李渊驾崩时,李世民紧紧抱着父亲的遗体,面颊埋在李渊胸口,痛哭失声,这份父子深情绝非虚言。然而,即使如此,李世民仍然决定不让李渊复出,因为他深知一旦给世家门阀可乘之机,恐怕会引起诸多变故。
对于那把宝剑,李二有着特殊的情感寄托。在他去见疑似自己遗落在外的儿子李长歌之前,长孙皇后曾告知他这一消息,尽管心中激动万分,但因尚未谋面,他并未有过改立太子的念头。起初,李二为李长歌设想的定位仅仅是一个富贵闲散的王爷,在长安城里过着悠然自得的日子,饱读诗书、教养子女便已足够。殊不知,李长歌这个孩子却展现出超乎寻常的见识与才能,对政局的洞察力甚至让他这位皇帝都为之赞叹。
当日去见李长歌前,李二看着那群阴阳怪气的世家门阀所送来的“天子之器”——一把品质上乘的宝剑,心里冷笑不已。他认为这些所谓的“天子之器”,不过是他们试图操控皇室的一枚棋子而已。父亲李渊晚年失去了锐气,而兄长李建成和李元吉被世家们的小恩小惠迷惑,竟与其沆瀣一气,甚至不惜对自己下手。于是,李二决定将这柄宝剑送给初次见面的李长歌当作玩具,而非赐予太子李承乾,以此表明他对世家门阀的算计了如指掌。
同时,李二还怀有一层深意:既然李长歌是猎户出身,赠他宝剑,让他有机会进入军中,跟随秦琼、尉迟恭等名将修炼武艺,将来成为一个铁骨铮铮的战士,以此对抗那些左右朝堂的世家门阀。他知道,这些根深蒂固的世家在清河、太原等地势力庞大,随时能集结数万乃至十万以上的私兵,影响力背后就是暴力,这才是他们的真正根基。若轻易发兵征讨,没有绝对优势,只会导致战乱再起,天下大乱,这是李二无论如何也不愿看到的局面。
然而,令李二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把被寄予多重含义的宝剑,竟然被李长歌的猎刀一斩而断!
震惊之余,李二开始推测这是否是清河崔氏故意献上精雕细琢的劣质宝剑,以试探或羞辱自己。但听闻李长歌对冶铁工艺颇有研究,他意识到这剑或许并非烂到极致,至少不至于比普通刀剑更差。为此,回到宫内后,李二找来了一名侍卫,并在杜如晦和李君羡面前打开了白天送去给李长歌的木盒,取出那把断剑,打算验证一番。
李君羡见到李二向侍卫要刀,不禁紧张起来,毕竟伴君如伴虎,而李二本人又是军旅出身,此举令人揣测不定。
杜如晦虽不惧怕,但也颇为好奇。
待李二接过侍卫递上的厚重军刀,轻轻弹击,发出一声清脆的铮鸣,继而询问此刀是否出自工部督造。
杜如晦答道,宿卫使用的刀具均是由工部精选铁匠打造,品质堪称一流。
随后,李二打开白天赠送李长歌宝剑的木盒,取出断裂的宝剑,双臂蓄力,准备尝试用军刀来测试宝剑的材质和锻造工艺。
杜如晦与李君羡见状,不禁紧张起来。他们虽然明白李二此举是为了试刀剑的锋利程度,但担忧伤寒初愈的陛下会因此伤及自身,尤其是肩膀上的旧伤口尚未完全愈合。
就在这时,长孙皇后也闻讯匆匆赶来甘露殿,一见到李二手中一手持断剑、一手握军刀的场景,立刻惊呼出声,疾步走来劝阻。
“陛下这是在做什么?快放下这两件危险之物!”长孙皇后焦急地喊道。
李二淡然一笑,久违地握着刀剑,心中暗想或许自己的刀法还不如那神秘的儿子李长歌呢。然而,他毕竟身强体健,即使脸上露出些微吃力之色,但双臂猛然一绞,一股威猛气势瞬间爆发,仿佛昔日战场英姿再现。
当!一声沉闷而又激昂的金属撞击声,在甘露殿内久久回荡。
杜如晦、李君羡以及长孙皇后皆不约而同地闭上眼睛,心下感慨:这位陛下果然无愧于战功赫赫的一代雄主。然而,三人对于刀剑本身的注意力反而被这震撼的一幕所转移。
待到睁眼之时,长孙皇后依然面带忧虑,再次要求李二赶紧放下这两样利器。
杜如晦和李君羡却震惊得瞠目结舌——宝剑虽已断裂,却毫发无损;而那把定制的精良军刀却被断剑斩出了近两寸的缺口!
“这……这怎么可能?”两人异口同声,无法相信眼前的事实。断剑本是被猎刀所斩断,此刻竟又展现出如此凌厉的锋芒,将好刀轻易切开,这一反转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李二同样满脸疑惑,招呼杜如晦上前细看。
“克明,你说这意味着什么?”李二认真地注视着杜如晦的眼睛。
杜如晦沉吟片刻,恍然大悟般想起了一个重要线索:“陛下,殿下给的打铁之法可曾妥善保管?千万不要遗失了!”
听闻此言,李二爽朗一笑,从怀中抽出一本薄薄的手稿。“克明你多虑了,我李世民就算把自己弄丢了,也不会弄丢这件宝贝。”那册子正是李长歌亲手交给他的锻铁秘籍。
杜如晦看到手稿安然无恙,终于松了一口气,内心百感交集。“这确实是一件关乎国家军队的大事,殿下这次无意间为陛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二亦深以为然,朗声笑道:“有了这门锻铁之法,我大唐玄甲军中的每一位将士都能装备上最优良的兵刃甲胄。届时……”
“不论是突厥的侵扰,还是世家门阀的盘根错节,都将不再构成威胁!”李二的话语掷地有声,透露出对未来的坚定信念与无比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