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臧书院。
郝瑷与李玄道在树下灯光下对弈。
枯黄的叶子在期间掉落在棋盘上,郝瑷伸手将叶子捏走。
哎!
某刻,郝瑷不由的叹了口气:“如今这守旧一方,已经如这秋天的叶子,徒劳挣扎一般,可该掉落的始终都要掉落,可咱们殿下……”
郝瑷又是无奈叹息一声,正了正身子,似乎在振作精神,询问道:“殿下到底是怎么打算的,前天为什么说那些针对商贾阶层的话呢?”
“那些话看似中立,可商贾这个阶层我是最了解。”
“当初陇右进行制度完善我们对外几次三番承诺,旨在官府内部进行整顿,完善制度,以便于今后更好的发展陇右地方。”
“可即便如此,都让那群人如同惊弓之鸟,短时间内,更是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停滞和下滑。”
“现在殿下竟然提出要对商贾阶层进行防患于未然,我是深有体会,这些话虽然是完全站在了中立的角度。”
“可我听的还是心惊肉跳的,恐怕那些商贾们听闻消息后,会对王爷产生动摇。”
“还有王爷随口一说,给长孙小姐和齐王牵桥搭线,我总觉得,王爷这是有目的的,而且我隐约已经猜测到了。”
“难不成王爷真的要……”
李玄道落子后,抬头看了眼郝瑷,笑着说道:“殿下什么性格,你郝刺史难道还不知道吗?”
“至于评价商贾阶层的,虽然倒是有些问题,不过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这本身就是值得朝廷去研究,认真对待的一个未来问题。”
“当初殿下清查吏治还率先拿陇右开刀呢?也没有见你们舍殿下而去吧。”
郝瑷连忙摇头道:“这不一样,完全不一样,那群商贾可比我们这些人更加敏锐。”
“没什么不一样,你郝刺史如此圆滑一个人,被人称之为泥鳅,不一样没有舍殿下而转投其他人吗?”李玄道气定神闲说道。
郝瑷听闻后讪讪一笑:“这性格改不了了,我倒想象殿下一样,做一个更纯粹的人。”
“你这圆滑还是有用的,将来你还要用你的圆滑,保护革新这块首义之地呢。”
闻言,郝瑷错愕惊道:“玄道兄难道与我一样,都认为殿下要……”
李玄道平静的点了点头,看着郝瑷一脸不甘的模样,安抚道:“殿下那些兄弟们,难道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都没有着急呢?”
“不要太过担心,做好我们的事情就行了,陛下百年之后,才是大家最终决胜负的时候,那个时候,殿下现在想做什么,就由着他是了。”
“连魏叔玉那些年轻人都看得明白,你怎么就看不明白呢。”
郝瑷沉凝思索片刻后,忽然笑了,点头道:“那好,就由着殿下吧,到时候殿下他就会明白,这烂摊子,还得由他来收拾,我们要做的,就是陛下百年之后,不让守旧一方,以雷霆之势,迅速掌控局势。”
“剩下的,魏叔玉他们会做好的,他们是结义兄弟,可比我们这些臣子更亲近,做这些事情更合适。”
“对对对,玄道兄,在我看来,你才是那条最厉害,最滑溜的泥鳅!”郝瑷顿时便释然了,高兴笑着开始专心棋局。
……
“并报,最新一期并报,专访吴王,吴王言称朝廷对待商贾阶层,不应该因为担心未来的隐患而限制这个阶层现在对民间繁荣的推动作用。”
“吴王亲口提到,朝廷可以通过政令引导,避开隐患,防患于未然!”
……
“关陇报,最新一期关陇报,长孙小姐亲自执笔,连续撰文刊载吴王访问罗马系列事件。”
“吴王亲自讲述,此番海上航行的惊险和有趣之事。”
……
就在郝瑷和李玄道二人议论之际,关并两报在长安刊发了李恪的文章。
“大海上过年,这一定很有趣吧?”
“也不知上百只鲲鲸母子结队出现在大海上到底是一副什么样的景象。”
“诸位,你们说王爷这是什么意思,这是不是意味着,王爷会提议朝廷,对我们商贾阶层进行压制呢?”
“不可能吧?王爷对咱们还是很友好的,咱们这些人可都是自认的吴王系。”
“我看没什么不可能,不要忘记了,王爷当初还率先在陇右清查吏治了呢!”
“陇右还是大名鼎鼎的革新系恪党首义之地!”
“这会不会是并州报刻意抹黑吴王呢?你们看,关陇报就没有报出这些事情。”
……
关并两报在长安刊发,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百姓更多关注成群结队的鲲鲸、大海、海船这些他们平生未曾见过的新事物,议论着,看着报纸上的图画,脑海中想象着文字描述的一幕幕大海景象。
而商贾阶层,则更多关注并州报刊发的消息。
正如郝瑷所担心的,他们有着对朝廷政令超乎常人的敏锐性。
魏王府。
啪!
李泰把一份关陇报拍在案牍上,抬头眼神愤怒的看着王珪三人,冷笑道:“岳父你看到了吗?这就是你们急吼吼的要刊发我皇兄这段话的结果!”
“你们的心急,导致本王现在里外不是人了!”
“关陇系都没有玩弄你们,你们就主动跳出来,首先得罪我皇兄!这样,我还怎么得到皇兄的支持,得到革新系的信任!”
“你们真是混账!”
说着,李泰气急起身,指着三人大骂。
王珪三人的面色十分难看,可这件事情,他们都始料未及。
完全没有想到,关陇报竟然没有第一时间刊发关于李恪那段讲话,反而弄什么系列文章。
“怪不得你们在朝堂上,总是被我舅舅他们压着呢,这不是没有原因!”
李泰气的有些口无遮拦了。
这件事情,给他造成太大的被动了。
等于是他向皇兄李恪捅了第一刀,让老大那个臭不要脸的躲在背后偷偷得意。
李泰可以想象得到,老大现在一定笑的很得意。
……
哈哈……
果如李泰猜测的一般,秦王府。
李承乾放下并州报,不由爽朗笑着称赞道:“舅舅这一招太妙了,并州系急急忙忙出手,将事情做了,得罪了李恪,李泰这些年虽然在王珪等人不断的施加压力之下,疏远李恪。”
“可这臭不要脸的始终不得罪李恪,也不会主动与李恪为敌。”
“他以为本王不知道他那点小心思吗?”
“他不就是等着我们将李恪踢出朝堂之后,他好凭借着与李恪的关系,全面接收革新系为他所用吗?”
“现在好了,他手下的那些人迫不及待的捅了这一刀,他现在是里外不是人,我看他还怎么贱嗖嗖的实现他的目的!”
长孙无忌心中苦笑,他肯定不会承认,关陇报没有第一时间刊发李恪针对商贾的谈话,是因为执拗不过掌上明珠要写成一个系列文章的原因。
温彦博笑着说道:“秦王,其实这里面,恐怕也有王珪等人故意的成分。”
“臣也认为,王珪等人有故意的成分。”李绩十分赞同,分析道:“诚如秦王所言,魏王这些年的确在疏远与吴王的关系。”
“可是王珪他们始终不放心,他们担心魏王得势之后改弦更张,所以他们就用这种办法来给吴王和魏王心中埋刺。”
“以魏王的性格,就算吴王真的不计较,魏王恐怕也不敢完全相信了。”
李承乾笑着摆了摆手说道:“不管他们是故意的,还是中了我们的招,总之李恪和李泰二人之间有了隔阂,对我们都是好事情。”
“舅舅,李恪是后天回来对吗?”
长孙无忌点了点头:“根据我们收到的消息是如此。”
“兵部收到了许多在外领兵将领的弹劾折子,是时候在朝堂上议一议了。”
……
一日后。
郝瑷、李玄道领着刺史府百官在陇右车站为李恪送行。
李恪临走之际,叮嘱道:“郝刺史,希望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你都能以朝廷的利益,陇右百姓的利益为出发点,这才是我们革新的真正目的。”
闻言,郝瑷郑重作揖,严肃道:“殿下请放心,臣一定谨记殿下的教诲。”
李恪点了点头,不作停留,转身往机车走去。
呜呜呜……
汽笛声响起,机车在‘嗒嗒嗒’的节奏声中缓缓启动,提速中,快速驶离陇右。
“郝刺史,郝刺史……”
目送吴王李恪乘坐的机车直至看不到后,郝瑷等人刚刚准备转身打道回府之际,身后传来急促的声音。
郝瑷看着曹富贵等人骑马急匆匆奔略而来。
苦笑着对李玄道说道:“不出意外,一定是殿下那番话,曹富贵等人听到了风声。”
说话功夫,曹富贵等数十人赶过来。
行礼之后,曹富贵拿出一版并州报,急切询问道:“郝刺史,这是今早机车来陇右捎来长安刊发的并报,并报这么抹黑殿下,挑拨我们和殿下的关系,这口气咱们不能咽!”
“对,不能咽!”
“郝刺史,殿下想要怎么反击,有用得着我们的地方,我们一定全力以赴!”
……
同仇敌忾,嘈杂的声音响起。
郝瑷与李玄道相视一眼。
“玄道兄,你悄悄曹富贵这些人现在多么会说话了。”郝瑷扭头笑着与李玄道打趣道:“明明就是想要试探这些话到底是不是殿下说的,却很狡诈的要与殿下同仇敌忾。”
李玄道笑着摊了摊手。
曹富贵等人不由讪笑着,忐忑不安的看着郝瑷。
郝瑷扭头看着曹富贵,走了过去,拍了拍老曹的肩膀:“老曹,听说你第一次和殿下说话,是在当时殿下吐谷浑封地的王府中,当时我不在吐谷浑,我还是武威郡守。”
“不过我可是听人说,当时你可是哭鼻子了,你老曹当年以为丝路要做不起来,想要退掉购买下来的店铺,还能哭着鼻子真诚的与王爷商量。”
“这些年,生意越做越大,腰缠万贯,肚子越来越大了,却少了以前的真诚了。”
“刺史大人……”曹富贵刚苦笑着开口,郝瑷就抬手打断曹富贵的话,继续笑着说道:“行了,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你老曹这些年到底也还是没变,在家乡做了很多好事。”
“修桥铺路,支持乡梓养殖等等,你充其量就是变得好面子了一点。”
“你们大家其实也是。”
“这话是殿下说的,这并不意味着,殿下就要推动朝廷对你们进行打压,殿下分析的话,只要你们能够站在可观的角度去看到,就会发现殿下没有偏向你们,也没有偏向朝廷。”
“这是殿下对未来的一种担忧、分析和预判。”
“当初殿下还推动陇右清查吏治,还推动陇右进行全面的制度完善呢,你看我们陇右怎么样,现在是不是发展的越来越好呢?”
“当然个别的害群之马通过几次的整顿被踢出了陇右。”
“只要大家是本本分分的经商,你们自己致富过好日子,能够带动百姓致富怕什么?”
“我们陇右还会进一步根据陇右的特殊性,进行地方性的律法政令制度完善。”
“会充分保证你们的责任和权利,既然你们大家很担心这件事情,不如我们就举行一个吹风会,咱们像以前老规矩一样,坐下来喝喝茶,你们听一听朝廷的政令解读,我们听一听你们的想法?”
“应该的。”
“我亲自通传在陇右的所有商贾同仁。”
……
李玄道瞧着曹富贵等人明显心安轻松了不少,唇角不由微微上扬。
这就是郝瑷这个圆滑之人的作用。
郝瑷在革新系中,在陇右这个重要位置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对下还是对中枢朝廷。
……
李恪回京翌日五更天。
太极殿外。
“听说吴王回京了。”
“回来了,昨天天黑回来的。”
“陛下没有单独召见?”
“没有……”
“嘘,吴王来了!”
……
众人议论中,忽然有人提醒,紧接着所有人齐齐转身看去。
只见李恪穿着王服从远处走了过来。
“恭喜吴王,此番访问罗马大获成功。”
“吴王总是能过做出令人震惊之事。”
……
待李恪临近后,群臣中关并双方纷纷开口称赞。
李恪笑着一路点头走到最前面。
李泰瞧着,犹豫一下,缓缓向李恪靠近,他还是想要解释一下。
“开朝!”
不过不等李泰开口,里面就有尖细的声音传出。
吱呀!
殿门打开。
群臣鱼贯而入。
君臣礼毕后。
李世民看着站在中间的混球儿子,笑着询问道:“李恪,这一次罗马之行你的成果斐然,父皇很高兴,说说吧,你想要什么奖赏?”
皇帝一开口,温彦博、卢赤松等人的面色瞬间就变了。
之前他们就察觉到皇帝对待吴王的态度出现了转变。
如今果不其然验证了。
“陛下,臣有事起奏!”温彦博站出来大声说道:“近日来,兵部已经接到了地方将领上百道弹劾吴王的折子,其中不乏并州边军冯立、刘政会这样的军中高级将领!”
“请陛下定夺。”
“陛下,吴王主导的整顿军务,已经让军中怨声载道了。”
“陛下,军中有牢骚,而且愈演愈烈,不得不防,任何涉及军中的事情,都不得忽视,否则恐引起不堪想象的后果!”
……
哗啦一下。
朝中大臣除了中立派,关并双方几乎全都站出来,有直接弹劾李恪的,有委婉从军中怨言为借口,攻击李恪者。
李世民不由微微皱眉。
这些人也太急迫了一些了!
“父皇!”就当李世民生气要发作之际,李恪忽然站出来,大声说道:“儿臣有事起奏!”
所有人瞬间看向李恪。
要反击了吗?
可这一切,涉及军中将领,陛下恐也不敢等闲视之吧?
这可是他们准备的杀手锏。
他们还真不相信,李恪有办法化解。
从他要整顿军务开始,他吴王就应该明白,他捅了一个马蜂窝。
李世民想听一听这个混球儿子要说些什么,沉吟道:“准了!”
“李佑年纪也打了,父皇是否应该给他赐婚了,儿臣知道李佑喜欢表妹长孙淑慧,儿臣在陇右见过淑慧,也试探过那丫头,那丫头没有明确反对,很明显对于李佑这个混账还是有些好感的,儿臣恳求父皇下恩旨,赐婚李佑与淑慧二人。”
李恪的话,让殿内群臣一时间愣怔了。
这什么跟什么?
风马牛不相干的事情!
李世民看向李佑,只见他这个混账儿子,脸有些微红,有一脸着急。
唰!
当皇帝看向长孙无忌的时候,众人也全都看了过去。
长孙无忌暗暗苦笑之余,心中在琢磨,李恪到底想要做什么。
他甚至怀疑,李恪这就是在用这种方法报复他!
李承乾有些着急了。
表妹若是成了李佑的妻子,李佑又站在李恪一边,舅舅真的能做到政争无父子、无手足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