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辽东前方最新的战报如何?”太极宫中,李恪低头一边批示折子一边询问道。

长孙无忌看了眼此时的李恪。

自从先锋渡过鸭绿水的情况传来之后,眼前这个年轻的监国就不再那么好说话了。

长孙无忌感受的十分清晰。

再次之前,许多的朝政大事,李恪都会与中书省商量。

多次提醒他劝说外甥承乾,手法也十分委婉,迂回。

现在不同了。

雷厉风行,不容置疑的圣裁,尤其是与他们宰辅说话的语气明显变了。

以前是委婉征询、商量,现在就是直接的询问、决定。

中书省一时间似乎完全成为了一个执行机构,而不是一个决策机构。

这种感觉,就连李世民执政时期,他们都没有过。

“禀殿下。”长孙无忌恍惚之际,杜如晦开口回答道:“中枢这边收到的最新消息是杨万春被部下杀害,太子为了不让这个消息泄露,引起辽东杨万春部下的不安、恐慌,只能将杨万春叛军所部全部围剿。”

“现在辽东杨万春所部知道这个消息吗?”

“暂时还不清楚。”

“大哥呢?现在还是往前冲吗?”

“太子已经停下来了,不过受到了高句丽敌军紧紧黏住,退不下来。”长孙无忌答道,在太子二字发音上,略微加重。

李恪头也没有抬,说道:“他现在应该继续往前不顾一切攻打的。”

“以中枢的名义给行辕陛下处发建议函,在河北援兵没有进入辽东之前,先锋大军不能停下来,要用比之前更猛烈的姿态对高句丽发起进攻。”

“在进攻中程将军的偏师向先锋主营靠拢,双方合兵一处,沿着高句丽南边海岸线往前面打,能打出多大的声势就打出多大的声势!”

“另外建议父皇,在不影响辽东坚守战略要点的同时,集中辽东现有兵马精锐一部,派遣得力的悍将,对渊盖苏文退往南边的爪牙势力进行打击,尽全力肃清辽东南边渊盖苏文控制地盘。”

“必要时刻,大军驱赶辽东高句丽治下的百姓进行攻城!”

李恪体现出的强势让长孙无忌很不舒服,当李恪最后一句话说完的时候,在场所有人的脸色都变了。

魏征连忙起身说道:“监国,这样做是不是有损大唐的声威。

李恪这时才放下笔,抬头看着魏征,说道:“战争本来就没有同情和怜悯之说,如果连自己都保全不了,就没有必要为了一点点颜面,而白白牺牲我们的将士。”

李靖看长孙无忌要开口,他知道长孙无忌担心什么,抵触什么,主动替李恪解释道:“监国让先锋合兵一处,沿高句丽海岸线猛攻,以及建议陛下在辽东地区集中兵力发起攻击,是为了震慑杨万春的部下。”

“另外,占据辽东南部,一旦我们的后路出现问题,水军也可以运送粮草,另外太子的先锋沿海岸线进攻,即便被困高句丽,也可以用水军舰船快速将士兵转移撤离高句丽。”

长孙无忌听闻后,眼睛不由的缩了缩。

他没想到,李恪竟然考虑的这么深。

都是在利用水军!

而这恰恰是被他们忽略的。

其他重臣也都是如此。

李恪不管这些人的反应,继续询问道:“岭南和吐谷浑两地的棉花准备的如何了?”

说话的时候,他已经低下头,继续处理面前的折子。

长孙无忌汇报道:“棉花已经在陆陆续续的运来途中,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制作成衣服,河北的十万精锐进入辽东,而距离天气变冷下雪只有不到两个月时间。”

“制作、运送都需要耗费很大一部分时间。”

“长安的制衣工坊愿意为朝廷分担,不过要价比较……”

“不用了。”李恪打断他的话,头也不抬,带着一丝冷笑说道:“在这个时候打着报效朝廷的名义,又想要发战争财门儿都没有!”

“调配皇宫尚衣局,从长安城内雇佣手巧的妇女,成立一个特别机构,按照几个标准的身材尺码,专门裁量布匹、分配每种尺码需要棉花多少分量,然后分配给长安的及周边百姓家,让百姓负责缝制,朝廷予以一定钱粮!”

“殿下如何杜绝百姓偷拿棉花?”有人立刻跳出来指摘李恪这个办法存在的漏洞:“如果因为百姓偷偷截留棉花,导致将士们无辜冻伤,殿下如何保证!”

杜如晦看着此人,此人是户部侍郎,范阳卢氏出身,卢承庆。

长孙无忌说的长安制衣作坊,其实能承接朝廷这次任务的,都有着士族背景。

大家都想从国库赚一笔。

李恪抬头看了眼卢承庆:“要不是卢侍郎提醒我,我差点忽略了这个事情,这个问题好办,凡事承接的百姓之家,都要在制作好的衣服上绣上户籍,只要发现截留棉花,偷工减料,朝廷会依照唐律追究。”

“另外告诉长安城大大小小的制衣工坊,不要试图乘机要挟朝廷,试图发战争财,薅国库的羊毛!”

“本王不会给我们这个机会,如果有愿意者,可以按照往日的行情,去协助尚衣局裁制布料,也可根据自身的能力,承担一些单子,赚钱可以,但收起不该有的心思,在这个时候,谁动歪心思,本王就要谁的脑袋!”

李恪的眼神在这一刻变得十分犀利。

“舅舅、杜宰辅、大将军你们认为呢?”李恪看向现在朝廷中出他外,地位最高的三个人。

“理当如此。”杜如晦直接开口说道,李恪无论是对行辕的建议,还是筹备物资方面的布置,都十分出色。

他们都没有想到可以这么解决。

李靖点了点头。

长孙无忌孤掌难鸣,同时李恪的条条举措,确实没有任何可指摘的,他只能无奈的点头。

“还有一件事情想跟大家谈谈。”李恪在这时放下手中的折子,坐正了说道。

所有人都意识到,在这位年轻监国心中,眼下要说的这件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第一,命令岭南的薛万彻,陇右的段玄志两位将军,分别调兵进入六诏以及吐谷浑,露露我们的锋芒,免得一旦有不好的情况发生,高原的松赞想要趁火打劫。”

在场许多人的眼角跳了跳。

这可是兵权!

之前李恪即便转变的强势,那也只是朝政,现在在试图调配兵权。

无论是薛万彻领兵入六诏,还是段玄志去吐谷浑,看似都没什么,毕竟的确需要防备吐蕃。

可这道中枢通过的命令传达下去,造成的影响可很大。

谁让下面的将军习惯眼前这位监国的命令!

一旦最坏的情况发生,李恪就有了抓住兵权的能力,尤其这两个人与李恪都有关系。

“其次,传令给顺州都督突利,让他从突厥各部搜罗两万突厥骑兵,做好准备,塞北东边移动,同时等候朝廷的命令。”

“殿下……”

“我同意警备吐蕃。”有人刚要开口,长孙无忌就开口抢先说道,继而否定道:“但我不同意调动突厥骑兵,骑兵我们在并州也有,殿下就算是在为最坏的结果做打算,援救陛下,也不应该是调动突厥骑兵,并州骑兵就足够了。”

大家都看向李恪,等着他的解释。

李恪沉凝片刻,说道:“并州的兵马不能动,并州兵马是我用来胁迫突厥出兵的筹码!也是防备突厥的底牌。”

“征辽已经几乎把关中的精锐和府兵都带走了,整个关中就只剩下禁军和少量的府兵,并州兵马调离,哪怕突厥现在很弱小,也可以凭借他们的骑兵优势长驱直入关中。”

“殿下,是否调动突厥骑兵,还是看情况再准备吧。”长孙无忌说的比较委婉,可意思很明确就是不同意。

李恪犹豫一下,遂放弃,点头说道:“那好,各位都去忙吧。”

从太极宫出来,刺眼阳光照射在长孙无忌的身上,长孙无忌却感觉彻骨的寒冷。

李恪一改之前好商好量的风格,处事雷厉风行,条理有序,最令人忌惮的是他处理的几位老道巧妙!

这份能力让人忌惮。

一旦他担心的最坏结果发生,以李恪的能力,会不会得到打量真正为天下着想朝臣将领们的支持,名正言顺的坐到那个位置上。

他与李恪所想的最坏结果不同。

或者说,士族与李恪心中的最坏结果是不一样的。

李恪在为军事进攻失败,挽救局势恶化而准备。

长孙无忌等人则不得不思考,皇帝或者太子都出事后,该推一个什么样的人来上位更符合士族的利益。

李恪绝对不是他们想要的那个人。

长孙无忌想了想,往后宫方向而去。

从后面出来的杜如晦、魏征、李靖、高季辅几人看着长孙无忌离开的方向,眼中闪过一抹担忧神色。

中书舍人高季辅,渤海高氏。

北齐皇室,渤海郡望。

高季辅以切谏著称,在朝中,如果魏征是第一不怕死,高季辅就能排名第二。

在朝中与魏征、杜如晦等人走的比较近,反而与各士族派系并不亲近。

“你们以为咱们监国这段时间的处置如何?反正我是被惊讶到了。”高季辅若有所指的说道。

李靖微微一笑点头,魏征瞪了眼高季辅,杜如晦笑着说道:“吴王的才能如果不够,陛下也不会任命吴王来监国,各位还是抓紧时间,处理好手头的事情吧。”

话罢杜如晦先行离开。

再看长孙无忌。

“妹妹,现在情况就是这样,吴王要调动突厥骑兵,阿史那飞燕和吴王关系特殊,一直仰慕吴王,我担心突厥人去北边不是救援,所以直指了,你不能总是躲在后宫中了,现在的情况已经危及到了世民和承乾的安危了!”

长孙无忌语重心长,就连对帝后的称呼,都仿佛当初大家刚相识一般。

他们兄妹与李世民是至交,意气相投的朋友。

朝廷发生的事情长孙无垢一清二楚,她点了点头,说道:“兄长,你先回去做事吧,恪儿那边我会去的。”

长孙无忌就是再等这句话。

这句话表明,妹妹长孙无垢要插手了!

“是。”

目视着兄长离开,长孙无垢略作沉吟,说道:“去太极宫。”

等她来到太极宫的时候,就见李恪背对着门口站在一副辽东地图前面。

“娘娘。”

小太监的声音惊动了李恪,李恪转身连忙行礼:“拜见母后。”

“你们都下去。”

暖阁只剩两人后,长孙无垢扶正李恪,询问道:“情况已经这么危险了吗?”

李恪苦笑点了点头,走到地图前面说到:“母后,我只是站在渊盖苏文的角度去揣测他接下来可能做出的举动。”

“如果我是渊盖苏文,这个时候,我会联合靺鞨、韦室,随着杨万春的死,杨万春的部下就开始不稳了。”

“我可以收买杨万春的部下。”

“即便杨万春的部下先期或许还会犹豫,可是只要渊盖苏文在辽东的兵力,在靺鞨和韦室配合下发起反攻,辽东他们有着我们没有的本土作战优势。”

“而我方在辽东的兵力被牵制在各个战略要点,这些兵力空有人数,可只能牢牢钉死在这一个个战略要点。”

“动给人抓住漏洞击破的可能,不动在援兵未到之前,就只能等着别人各个击破。”

“一旦我们露出一点点颓势,杨万春的那些部将恐怕就会反水,这些人三尖两刃根本不能相信。”

长孙无垢看着李恪配合着说话,手指着辽东的各个地点,她即便不懂军事,在李恪的解说下,也能清楚的看明白,到时辽东朝廷的大军处处都处于被动中。

“渊盖苏文是个能够架空高句丽王权的枭雄,我能想到这些,他恐怕早想到,甚至这些都是他故意部下的局。”

“或许他还有没有亮出的底牌等着我们。”

“你父皇没有看到这些危险吗?”不等李恪回答,长孙无垢摇了摇头:“我知道了,你父皇是被你大哥渡过鸭绿江弄得骑虎难下了。”

“我们真的就没有一点胜算吗?”长孙无垢询问道。

李恪摇头道:“说不准,战争局势是不断变化的,我只是做最坏的打算,一旦失败,如何保全大军。”

“你舅舅要调王珪回来,他们也在运作青雀回来,你知道吗?”长孙无垢忽然询问道。

“知道,儿臣的最坏结果,和他们的最坏结果不一样。”

“如果这次征辽输了,你准备怎么做?”

“儿臣不敢期满,如果失败,大哥回来后,我会正式发起对他的挑战,一如当初在母后面前说过的,拉大哥离开储君的位置!他不适合当太子,大好的局面,就是因为他变得扑朔迷离了。”李恪郑重一拜,没有任何隐瞒的说道。

长孙无垢看着低头的李恪,面露担忧,却也露出了一丝欣慰笑容。

这段时间的李恪,这个时候的李恪,才更有帝王的姿态。

当然作为母亲,她也为前线的长子担忧。

这段时间朝廷气氛变得紧张,她虽然一直在后宫不露面,可她心中却一直十分担忧。

“听了你的想法后,母后就放心了,母后先走了。”说完,长孙无垢转身离开。

李恪张了张嘴,想要解释,不过最终叹了口气,什么都没有说,有些事情不需要说。

皇后去了一趟太极宫。

回到寝宫后,便下令关闭宫门。

消息传开后,引起了许多人的震惊。

这个时候关闭宫门,很显然就是一种姿态,告诉所有人,朝廷的事情她不会插手。

李恪得到消息后,在太极宫遥遥作揖一拜。

他知道,母后在长孙无忌去了之后,来太极宫走这一趟是假,真正的目的是为了现在关闭宫门的表态。

就是告诉朝臣,她已经与监国做了沟通,充分信任监国!

此举不由得李恪不佩服。

要知道现在她的丈夫、长子都身处危险之中!

“糊涂!”长孙无忌站在中书省官房外,看着后宫方向,无奈的跺了跺脚。

他不知道双方在太极宫交谈了什么,可长孙无忌看来,现在这个时候,无论李恪说什么都不应该相信的!

他转身对站在身边的崔知温吩咐道:“你亲自去潼关等王珪,让他马上赶回京城,我需要有人在朝中配合我!”

王珪离开,朝堂高层中只有他、杜如晦、李靖三人,杜如晦明摆着支持李恪。

李靖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可李靖不可能成为他掣肘李恪的助力。

而且一旦最坏的结果发生,只能由关陇系和并州系合作,推李泰上位。

“世叔请放心,我这就去潼关!”崔知温肃然说完后,转身匆匆离开。

……

平壤。

大同江横穿而过。

渊盖苏文带着其幕府麾下抵达大同江边。

相比高句丽国内百姓风声鹤唳的恐慌,渊盖苏文幕府表现的十分平静镇定,仿佛已经距离国都只剩两百里的唐军先锋根本不存在一般。

江面上,密密麻麻的大小船只风帆落下,静静漂浮着。

渊盖苏文站在江边,意气风发说道:“我们吸取了隋朝水军渡海直接进攻平壤国都的经验,打造了这支水军,虽然我们的造船技术比不上唐军,可出其不意,足可以予以唐水军沉重打击了吧?”

“再不济,也可以牵制唐国水军了吧?”

“大对卢高明!”

“唐国瞧不起咱们高句丽,可却不知道,我们早知道与唐军迟早会有一战,早准备好了。”

“大对卢,此战击溃唐军,赢得胜利,有此声望,大对卢应该更进一步了!”

……

哈哈……

渊盖苏文听着周围人的话,不由迎着江面吹来的风爽朗大笑。

击败唐军,声望日隆,更进一步!

他暗暗准备了多张底牌,不就是等待这一天吗!

以外制内,用外部力量来破解内部矛盾,这还是他学习中原人的文化学到的,现在他用唐军解决了杨万春。

唐军前期高歌猛进,才能够展现他力挽大厦于将倾的功劳。

高句丽的百姓才会拥戴他,此战之后,高句丽的王室该换一换了!

……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