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师府,后院。
闻仲坐在自己的书房中,姬旦立在他面前。
面对后世的大佬级别人物周公旦,闻仲难掩内心的激动。
但是他得装出一副不激动的样子。
毕竟现在他是老师,姬旦是弟子。
“姬旦!”
“弟子在!”
闻仲道:“你之前以谁为师,都学了些什么?”
“姬旦幼年,跟随父亲读书,后来跟随长兄伯邑考读书,那之后散宜生大夫也曾教授姬旦。”
闻仲点头,心说西伯侯姬昌、伯邑考、散宜生,都是有学问的,姬旦跟随他们读书,底子不会差。
“文事倒也罢了,武事呢?”
姬旦道:“父亲曾经叫身边的侍卫教我们剑术、枪法!”
闻仲心说,西伯侯姬昌是好样的,教孩子,文武双全啊。
“不错。”闻仲点头道:“姬旦,你想随我学什么?”
“弟子不敢擅专。”
姬旦的意思就是闻仲教什么,自己学什么,自己不挑。
闻仲心说,这小孩不说实话,那我得试探一下你。
想到这里,闻仲道:“我乃是截教弟子,教你术法如何?”
“这……”
姬旦果然迟疑了。
闻仲是故意拿着术法之道来试探姬旦。
因为闻仲知道,姬旦不喜欢神神鬼鬼的东西,正因为此,后来西周定鼎天下,姬旦才提倡礼法制度,叫百姓远离鬼神。
可以说,西周的礼法制度出现之前,人族的百姓是在鬼神统治之下的,但是自从礼法制度出现,人族主动远离鬼神,用孔夫子的话说就是敬而远之。
如此一来,人族才有了自己的发展道路,欣欣向荣。
而这一切的奠基者,正是周公旦。
此刻闻仲试探姬旦,说要教姬旦截教的术法,果然,姬旦迟疑了。
闻仲当即道:“怎么,你不愿意?”
“老师在上,弟子有一言禀明!”姬旦躬身道。
“说!”
姬旦道:“人有人道,仙有仙途,本不该相互牵扯,多结因果,这对仙人不利,对人族自身也不利。以姬旦观之,未来之势,人族该自强不息,敬仙人而远之,此乃人族大道。”
闻仲一听这话,上下打量姬旦,心说这孩子小小年纪,思想倒是很前卫,想的很长远。不错,不愧是大名鼎鼎的周公旦。
“哎!”
想到这里,闻仲故作叹息,对姬旦道:“孩子,你想的很好,虽然为师是截教弟子,是修仙的,但是也认为你说的对,人族要自强,必须远离仙人。”
说着话,闻仲叫姬旦坐在自己身边,语重心长地对他说道:“姬旦啊,其实你的想法,为师早就考虑过,就拿眼下天下大势来说,明面上是我西岐与殷商的争斗,可暗地里,其实是阐教和截教的争斗,这牵扯到仙人们之间的劫数。你老师我,乃是截教的弟子,知道的底细就更多了。”
“请老师指点。”姬旦道。
闻仲道:“阐教神仙,犯了一千五百年杀劫,按理说,要被杀之后转世投胎,重新修炼。但是阐教就那么十几个弟子,阐教的教主元始天尊又护短,怎么忍心叫门下的弟子送死,于是元始天尊叫弟子们广收门徒,让这些门徒应劫,替十二金仙送死,十绝阵里死的阐教弟子,就是这么回事。”
姬旦恍然大悟,“难怪呢,十绝阵的时候,明明十二金仙一出马,就可以将大阵破掉,但是燃灯仙人非要让一些不入流的弟子先去破阵,等这些弟子死了,再叫十二金仙去破阵。”
闻仲道:“这叫祭阵,说白了,就是叫先去破阵的弟子替十二金仙死,十二金仙才能安然无恙。”
姬旦皱眉道:“阐教竟然如此狠辣。”
闻仲苦笑道:“其实也不怪阐教狠辣,若是此事出在我截教,估计教主也会这样做。归根结底,是因为修仙之人,摒弃一切,在他们的眼中,除了自己的性命之外,别人的性命,都无关紧要。”
“但是他们表面上却装出一副一切为了我西岐。”姬旦道。
“是啊,所以说,神仙虚伪!”闻仲目光坚定道。
“老师,您也是修道之士,如何敢这样说?”
闻仲笑道:“我虽然是修道之士,但是我更是一个人,我是人族的闻仲,不是仙人闻仲。修仙对我来说只是一种手段,维护人族,才是我闻仲的终生目标!”
闻仲这番话,忽悠少年姬旦,那是一忽悠一个准。
姬旦都感动了,眼泪汪汪的。
闻仲道:“姬旦,眼下阐教的仙人们的确帮助西岐,但是怕就怕西岐一旦一统天下,若是阐教又要出手干预的话,那么人族将处于仙人的统治之下,这真的好吗?”
姬旦道:“我和王兄,绝对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
“罢了,今夜太晚了,你去休息吧。”
……
……
是夜,姬旦住在太师府。
第二天闻仲到姜子牙的丞相府议事,姬旦和闻仲一起。
但是到了丞相府之后,闻仲他们在堂上讨论西岐战事,姬旦不参与。
于是姬旦离开丞相府,到王宫当中拜见武王姬发。
兄弟二人见面,武王姬发道:“如何?”
姬旦道:“太师确实忠诚于我西岐,而且,太师对西岐的未来,有一番谋划。”
武王姬发叫姬旦拜闻仲为师,一是希望自己弟弟可以学点真本事,但更主要的是想叫自己的弟弟姬旦近距离观察下闻仲,看看闻仲是不是真心归顺西岐。
武王姬发,城府之深,可见一斑。
他并不真心相信闻仲,同样的,他也未必真心相信姜子牙。
“哦?”姬发一听姬旦的话,好奇道:“太师对西岐的未来,有什么谋划?”
于是,姬旦就把昨夜闻仲对自己说的话,一五一十全部告诉了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