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殿内,死寂如同凝固的寒冰。
武照那酷烈的旨意,每一个字都像冰锥。
刺入百官的耳膜,冻结他们的血液!
“凡军中抗旨不遵,敢言迎回李昊者,立斩!”
“其家属,流放三千里!”
“各地官员,凡附和叛乱,动摇军心民意者。”
“查实之后,夷三族!”
“无论何人,一经捕获,株连九族!”
屠戮之气弥漫开来,殿内温度骤降。
左武卫大将军王孝杰盔甲铿锵,上前一步,单膝跪地。
“末将领旨!”
他声音洪亮,却难掩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手紧紧按在腰间刀柄上。
看着王孝杰肃然领命的身影,群臣的心彻底沉了下去。
这道旨意一旦执行,便是血流成河。
兵部尚书李崇义面色惨白,第一个忍不住叩首。
“陛下!万万不可啊!”
“边军将士多为太宗旧部,骤然施以雷霆手段。”
“恐激起兵变,北境防线危矣!”
礼部尚书王元礼也跟着伏地哭求。
“陛下,临阵斩将,动摇军心,此乃兵家大忌!”
“如此一来,岂非自毁长城?”
“将大好河山拱手让与铁勒蛮夷?!”
刑部尚书郑思齐亦是额头抵地,声音颤抖。
“陛下,株连之法过于酷烈!”
“恐伤天和,失尽民心啊!”
“求陛下收回成命!”
一时间,殿内哀声一片。
众多官员纷纷跪地求情,只盼女帝能收敛杀意。
武照冷眼看着下方匍匐的臣子,嘴角噙着一丝冰冷的嘲讽。
“够了。”
她的声音不高,却瞬间压下了所有的喧哗。
“朕让皇子和亲,与公主远嫁,有何不同?”
“难道在尔等心中,男子便天生高贵,不能为国牺牲?”
她缓缓站起身,凤目扫视全场,威压如山。
“朕就是要让天下人看看。”
“女子亦可为君,男子亦可和亲!”
“这大周的天下,是朕的天下!”
“朕要让女子为帝的思想,深入每一个人的骨髓!”
此言一出,犹如一道惊雷劈在众人头顶。
群臣猛地抬起头,眼中充满了惊骇与难以置信。
女帝……她竟真的想颠覆万古纲常,甚至……传位于女子?
这个念头如同一颗毒种子,在百官心中疯狂滋生。
他们看着高高在上的女帝。
从那张保养得宜却透着无情冷酷的面容,他们第一次感到了彻骨的寒意与恐惧。
如果真到了那一步……
几个老臣交换了一下眼神,隐晦的目光中闪过一丝决绝。
逼宫......兵谏......
这两个平日里想都不敢想的大逆不道的词语。
此刻却如同烙印般,清晰地浮现在他们的脑海,挥之不去。
退朝的钟声响起,官员们如同行尸走肉般走出太极殿。
殿外的阳光刺眼,却驱不散他们心中的阴霾。
众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神色凝重,惶惶不安。
“陛下心意已决,这……这可如何是好?”一个官员声音发颤。
“株连九族啊!这谁还敢说话?稍有不慎,便是灭顶之灾!”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我等岂非成了千古罪人?”
混乱中,有人将目光投向了沉默不语。
正缓步走下台阶的凤阁鸾台平章事狄怀英。
“狄公!狄公留步!”几位大臣连忙围了上去。
“狄公,您德高望重,又深得陛下信任!”
“如今只有您能劝谏陛下了!”
“还请您看在天下苍生的份上,再劝劝陛下吧!”
李崇义拱手道,语气带着恳求。
狄怀英停下脚步,看着众人焦灼期盼的眼神。
他轻轻摇了摇头,声音低沉而沙哑。
“陛下正在盛怒之中,此时强谏,无异于火上浇油,只怕适得其反。”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
“诸位同僚,眼下情势险恶,切勿轻举妄动。”
“以免……招来杀身之祸,更坏了大局。”
他的话语带着一种令人冷静的沉稳。
却也像一盆冷水,浇灭了不少人心中的侥幸。
“狄公此言差矣!”御史侍中裴严举眉头紧锁。
这位以刚直闻名的朝中重臣上前一步,语气急促道:
“如今北有强敌压境,南有叛乱四起。”
“军心动荡,民心思变,已是危如累卵!”
“此时不争,更待何时?”
“若再迟疑不决,只怕悔之晚矣!”
“我等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岂能眼睁睁看着陛下铸成大错,坐视江山倾覆?”
他的话语铿锵有力,引得不少官员暗暗点头。
众人看向狄怀英的目光更加急切。
王元礼也急忙附和道:
“裴侍中所言极是!解铃还须系铃人!”
“如今能破此危局者,非李昊皇子莫属!”
“只要陛下肯下一道旨意,召回皇子。”
“哪怕只是姿态,铁勒便师出无名。”
“江南徐继业等叛乱亦可望平息!”
“此乃釜底抽薪之策啊!”
“狄公!”他深深一揖,“您在陛下面前说得上话。”
“这副担子,您若不挑,我等皆无能为力!”
“还请狄公为天下苍生计,为李唐宗庙计,务必劝说陛下一二!”
群臣纷纷拱手,将最后的希望。
都寄托在了这位为人低调,却似乎总能力挽狂澜的同僚身上。
“请狄公力挽狂澜!”
“请狄公为天下计!”
一声声恳切的呼唤,如同千斤重担,压在狄怀英的肩上。
他望着一张张惶急而期盼的脸。
听着一声声催促,心中百感交集。
他闭上眼,深深吸了一口气,再睁开时。
眼中已没了之前的犹豫,只剩下一种沉重如山的决然。
“诸位稍安。”他的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此事……吾,尽力而为。”
当夜,狄怀英独自一人来到太初宫求见。
宫灯摇曳,映照着武照略显疲惫却依旧威严的面容。
她正在批阅奏折,头也未抬。
“狄卿深夜前来,所为何事?”
狄怀英躬身行礼,语气一如既往地平和,却带着不容忽视的郑重。
“陛下,臣思虑再三,仍觉召回李昊皇子。”
“乃是眼下平息内外之乱的上策。”
“皇子乃太宗嫡孙,李唐正朔,只要皇子归来,民心自安。”
“铁勒的借口亦不攻自破。”
“此举或可兵不血刃,化解危局。”
武照手中的朱笔微微一顿,缓缓抬起头。
目光锐利如鹰隼,直视着狄怀英。
“狄卿,连你也认为,朕该向那个勾结外敌的逆子低头?”
狄怀英迎着她的目光,不卑不亢。
“陛下,臣并非此意。”
“臣只是以为,当下应以稳固江山社稷为重。”
“至于皇子,待他归来之后。”
“是功是过,陛下自有圣断。”
武照沉默了片刻,眼神变幻莫测。
最终,她冷笑一声,将手中的奏折扔在案上。
“不必再说了。”
“朕意已决。”
她站起身,走到窗边,负手而立,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
“李昊之事,朕自有安排。”
“倒是朝中,尚有不少职位空缺。”
她转过身,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传朕旨意,擢拔数名有才干之女官,委以重任,分担政务。”
“朕要让天下看看,女子治国,未必不如男子!”
狄怀英心中猛地一沉,他知道。
女帝非但没有听进劝谏,反而要借此机会。
更加坚定地推行她的意志,敲打朝中大臣。
对此他张了张嘴,最终却什么也没说出来,只是深深一揖。
“臣,遵旨。”
退出太初宫,夜风吹在狄怀英的脸上,带着刺骨的寒意。
他抬头望向那轮残月,心中一片茫然。
大周的未来,究竟在何方?